《山东艺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青年人点燃生命之光

——读书信集《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期次:第9期   作者:戏曲学院2017级 苏晓纯   查看:85   

  读书,有时令我们热泪盈眶,是因为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写给我们自己。
  1902年的深秋,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布卡斯以读者的身份给诗人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1908年才渐渐稀疏。而中国青年冯至读后,给远方不能读德文的朋友做了翻译,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信集———《给青年诗人的信》。
  时至今日,我们读着里尔克的回信,正如译者冯至所说“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在信中,里尔克真诚并极具温情地谈论孤独、爱情、艺术,谈论近乎所有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这种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肺腑之言,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而是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亲切的推心置腹,读完之后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你的心房。
  在我看来,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人读到这本书是幸运的。在信中,里尔克并不认为自己是“前辈”,可以去教导青年的思想。他反复表示自己并不能解决对方的苦恼,但他愿意倾听青年的苦恼,愿意与青年交流思想。他对这个素未谋面的青年讲述一段又一段的肺腑之言,抛开作为诗人特有的优美与细腻风格不说,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关切、设身处地的态度,他甚至多次为自己没有好的状态回信而感到抱歉,这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
  在十封信中,里尔克反复提及“寂寞”,但“寂寞”在里尔克这里并不是消极的,他认为寂寞可以带来思考。“你说,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如果你的亲近都远离了,那么你的旷远已经在星空下开展的很广大……”寂寞无法避免,但无需惊恐。当读完这些信,与其说里尔克在指导卡布斯成为更优秀的青年诗人,更是在教会他与命运中的寂寞相处。寂寞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同时意味着新的人生境界的到达。要学会忍耐,但不是对生活怯弱和妥协,而是让困难从内心深处成长,接纳它、消化它,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可恶的外来侵略者。命运从来都是我们体内本身就存在着的东西,因为自身的变化才由着这些种种变化改变生长的姿态和方式。所以怨恨命运,其实就是对于自己内心那扎根的东西的怀疑和疑虑。
  里尔克常常在信上表述他的信对于青年人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在他看来,人从根本处,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像并排着的两棵树,偶尔在起风时树叶有所呼应,但是在根的深处,在最本质的生命源里,它们各不相干、寂寞无语。所以,真诚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真实地生活,勇敢无畏地避开那些一成不变的习俗,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更加广阔地去承受我们的生存。
  如师更如友,在每封信里,里尔克都表达了他深深的关怀和欣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的真切爱意,如他所说:“以人去爱人,这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山东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161次访问,全刊已有3279129次访问